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地设计界深圳“论剑”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5-14
来源: 广州日报
深港沪三地创意企业举行联展 千余件创新设计展品亮相
    继深圳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后,上海去年也荣膺该称号。在今日开幕的文博会设计之都分会场,深沪双方设计界将发起“深沪两地创意联盟”,深港沪三地创意企业举行联展,1000多项缘自生活、却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新设计展品亮相。
    人们很容易领略到三地设计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背后更深的原因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自身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仅仅是外观设计是很低端的设计水平,更应该有人性化和创新型的设计。”
    千余项设计展示“美好生活”
    精美的餐具看上去与普通餐具没有区别,却是“暗藏机关”,利用现代纳米技术,餐具可以分解酒中的甲醛,让酒味更香醇;双层便携式饭盒,插电即可为饭菜加热,还可以在里面蒸个水蛋;全陶瓷制成的削皮刀,有你意想不到的锋利……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日用品,却体现着设计师试图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仅仅是外观设计是很低端的设计水平,更应该有人性化和创新型的设计。”连获三届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的香港设计师叶智荣说。
    在联展上,他的一款莫西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光,腕表有多件不同的“外衣”,可让佩戴者根据场合、衣服、心情选择性地变化。
    三地的联展,让市民得以直接感受三地不同的设计风格。简单的衣架,由一个个传统的窗花图案组成;古代的“元宝”置于案头,既可做按摩器,也可作为纸镇,浓浓的中国风是上海设计品的一大特色。而从家居用品到小饰物,香港设计师渗透的领域,无所不在。
    风靡市场的老人手机再推升级版,车型的鼠标、梅花钟,还有多款液晶笔记本的展出,显示深圳的设计作品与市场的敏锐度。
    “文博会提供了一个三地设计领域对话的平台,这对于双方交流非常好。”叶智荣说。
    而从今日起,上海设计界领军人物将与深圳设计界专家学者一起,讨论深沪两地设计市场如何携手共进。届时,深沪双方将发起成立“深沪两地创意产业联盟”,签署《深沪两地文化产业合作备忘录》,第一批合作项目也将现场签约。
    如何从珠三角制造转型升级为珠三角创造,在设计人眼中,以创意设计为工业产业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价值,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错的选择。
    工业是设计发展的强力后盾
    “上海等长三角城市主要做品牌,自主创新的内在需求更为迫切,而珠三角代工厂较多,对设计需求旺盛的反而是一些轻工业。”叶智荣认为,设计是工业发展的延伸,没有工业的强发展,就没有设计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需要的正是自主创新。
    “有一天深圳的华强北变成了中国的‘秋叶原’,设计行业在深圳就真正腾飞起来了。”叶智荣认为。以叶智荣的公司为例,近年来长三角的客户比例在不断上升,做品牌的企业更多,似乎让上海“设计之都”的前景更有潜力。如何从珠三角制造转型升级为珠三角创造,在设计人眼中,以创意设计为工业产业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价值,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错的选择。
    该观点也得到设计之都副总经理刘勇利的认同。他认为,虽然上海和深圳均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阶段,但上海更多侧重于艺术类,国际化程度较高,长三角的企业更注重高端的品牌创新,“而珠三角的中小企业比较适应加工贸易模式,追求经济成本低、时间周期短的发展,而不是从设计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长远生存。”
    刘勇利认为香港也有自身的鲜明风格,“其是基于产品的服务,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形成了可爱、清新明快的自身风格,其大的设计体系比较完善,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更为繁盛。”
    深沪均被评为设计之都,但是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城市比较,仍处于起步阶段。叶智荣介绍了制造产业对设计的重视与知名大品牌仍有较大差距,“飞利浦公司将其盈利的三成用于研发和设计,而许多中国企业连3%都没有。”
    前景突破:
    从外观画图转向战略设计
    刘勇利说,“目前在深圳许多设计公司三分之一的业务是在做委托设计。制造企业此前已经有了创意,要求设计企业进行低端设计加工,许多设计师整天画图。”
    尤其是手机等通讯产品的设计,由于竞争激烈,导致其不得不以价格战的形式来赢得客户,以快餐式设计进行薄利多销。以手机为例,有的包括内部结构设计在内的费用仅3万~5万元,导致设计价值大跌,但是由于这种运作模式已经成为设计公司的赢利点,导致许多公司对此欲罢不能。
    “其实设计要解决的是产品创新问题,对外观、人机交换、技术等具体生产线参与,还有对消费群体调研、市场定位进行创新,助其提升。最重要是品牌设计和市场定位准确。”刘勇利表示,面对这样的现状,不少设计企业为了长远发展,也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措施,即进行自主研发,先设计产品,然后寻求与制造业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