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文化产业深化改革的切入点与行动逻辑

发布者: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03

        综观国际经验,文化产业的高速增长集中反映了发达国家新经济模式与社会发展动力的结构性转型。一个真正能以文化产业为支柱型产业的社会综合动力创新发展模式的建立、一个以“文化立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导入、一个以富民经济和充分就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市场关系的治理,将成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破题的关键所在。

        一、全面深化改革中文化产业应有之价值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强调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必须从全新的层面、全球化视角和改革突破创新的意义上,进一步认识提升文化产业能级对践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价值。

        第一,是文化产业改革创新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是未来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关联性广、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2012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4%,日本为10%,韩国为7%,而同期中国为3.48%,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第二,是文化产业繁荣是城乡居民实现幸福中国梦的重要支持系统。中国梦的实现基础离不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所创造的充分就业,而文化产业在带动就业、促进消费、产业升级方面是一个全新的增长点。中国按照2013年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进行计算,文化产业直接从业人员仅为145万人,对我国总体就业贡献率较低,增长空间充裕。

        第三,是文化立国是中国应对全球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动力。《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这需要塑造“国家级名片”的文化成果,建构世界整体文化认同的“中国化”文化产品;需要扭转文化贸易逆差,以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率先突围,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占有国际发展空间;需要在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形成“中国文化话语权”。

        二、文化产业深化改革的核心切入点

        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体系建立的摸索阶段,因发展增速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使得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存在典型的结构空洞。构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体系,其切入点有五:

        第一,提升产业增长动力,建立由市场驱动的文化产业体系。必须改变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入、行政指令直接涉足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公司组建等微观领域的现状,在保障政治安全、文化底线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提出建构文化产业新型市场化体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二,改变产业供需结构,形成供需协调增长的良好关系。改变面向政策引导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将产业重点放在文化消费平台、消费场所、消费市场的培养上,通过推动跨行业、跨媒介、跨区域、跨国家的消费市场的重组和整合,真正用消费来带动生产,建构供求关系的同步结构。

        第三,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打造质量效益型的产业增长模式。改变一味追求数量、速度的增长模式,改变大批低水平文化产品库存积压而高水准文化产品供不应求的现状。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塑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强大竞争力的国家级核心品牌。

        第四,强化产业社会责任,突出文化产业的民生关怀。民生支柱产业和引领富民经济的理念,应成为今后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定位,其外在形式就是创造社会整体的充分就业体系。

        第五,改变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形成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高端介入区。明确提出打造具有“中国元素”价值的文化创新内容产业,直接建构国家级的文化品牌输出战略,直接介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序列的高端环节,直接建构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

        三、文化产业深化改革的突破点与具体行动

        1、文化产业主导战略:创造“法治为核、服务为本”的政府角色定位。实现政府角色从“‘管’‘办’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型,依法律而非政策来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由政策性红利向制度和市场性红利转型。

        2、文化市场培育战略:创造“主体多元、供需合理”的市场发展结构。建构文化产业“有边无界”的新经营理念,强化形成更多由市场决定的生产结构。一是建立“多元、多层、多样、多渠道”的文化产业资本结构,“多元资本”强调鼓励民营、外资投入文化产业发展;“多层资本”强调社会资本可借道信托产品投资文化产业;“多样资本”强调鼓励地产、互联网、基金公司等多样主体涉足文化产业;“多渠道资本”强调通过鼓励行业内兼并重组、鼓励行业内企业上市发债、银行金融机构支持、股权投资市场等实现文化产业融资。二是对文化产业推行多元资本“非禁即入”原则,对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投资主体迫切需要产业建立“文化产业特区”。三是打造全方位的文化消费信贷产品,全面推广文化消费信贷服务。

        3、创业创新战略:创造“全社会参与、全民总动员”的充分就业体系。一是迅速在2-3年内形成2000-3000万个注册“零资本”、登记“零首付”、办理“零收费”、可在家庭住所注册的个体微小文化企业,创造以文化产业为网链的民本经济;二是广泛培养文化人才,形成“专业研究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文化传承人才”等符合不同文化产业就业需求的梯度化人才结构,并直接和相关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培育“小微企业”及“家庭作坊式”文化创意企业成长的土壤。

        4、产业效益提升战略:创造“自主创新、品牌竞争”的产业核心价值。形成国家级、地方性的文化品牌与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中国文化产业基于原创能力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强化、鼓励文化原创产品生产与开发,通过设立国家级“原创奖”的方式在文化产业各个领域选拔优秀原创作品,对接企业,投入市场化生产与运作。

        5、全球文化价值链高端介入战略:创造以“中国梦·中国风”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名片。必须改变现阶段文化产品低端输出的现状,以中国文化标准制定模式介入全球文化价值链高端环节。一是明确建构国家级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中国梦·中国风”为国家级文化名片,开发一批有中国文化价值内核又具有世界文化价值诉求的文化品牌产品,实现国际文化产业市场、文化服务市场的占有性输出;二是开发“中国梦·中国风”为主题的全球营销产业网链,形成以中国元素为核心价值的数字内容产业、餐饮业、旅游产业及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吸引国外游客到中国体验和消费中国特色文化的同时,将全球营销转变为激发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的动力;三是在全球范围内以“文化概念”取代“地域概念”来大力扶持与中国文化发展有关的文化产业作品,出台国家层面现代《中国文化标准认证体系》,在国际市场上对相关文化要素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中国文化标准”的文化产业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