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文博会在深圳:一座城市的文化野心(图)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5-28

    5月19日,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幕。十多年前,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举办文博会的设想,经过十年,深圳文博会确立了其“中国文化第一展”的地位,甚至带动深圳从许多人印象中的“文化沙漠”,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意之都”.这个汇聚财富的城市,从未停过在文化上的探索,更有借鉴意义的是,借由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它在文化上的这种探索,转化成了更具生命力和再生性的商业探索,这种深圳模式日渐成熟。

    5月19日,为期五天的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落幕。本届交易会中,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达到人民币2324.99亿元,延续了以往的巨量成交规模。

    与此同时,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特意将开幕时间放在了5月15日,与深圳文博会开幕时间刚好重合。开幕时间上的重合,在过去的那个周末的活动中大量出现。政府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让深圳文博会成为了一个无墙的博览会。54个分会场,散布在深圳各个区域,像是一场文化的盛会。

   经第三方核实,第十届深圳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为人民币2324.99亿元,比上届增长近四成;超亿元项目190个,比上届增加28个。共有2263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一届增加145个;邀请了17081名海外采购商参会;举办30场“一对一”采购洽谈会。

   资源支撑与全国视野

   与同期在香港举行的Art Basel HK(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被认为是亚洲头号艺术盛事)相比,深圳文博会拥有更为广泛的资源支撑,这也是深圳文博会的突出特点,贯穿了它的十年。

   2004年11月,首届文博会在深圳举行,初步打造了集文化产品博览、文化产业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伴随着进一步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发展,深圳文博会的影响力与规模逐年扩大。十年文博,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今年的2263家。据统计,一至十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出口交易额累计超过1000亿元。文博会已成为各地展示文化产业、产品的“中国文化第一展”.

   从筹备会议的级别可以看出,政府动用了尽可能多的资源给予支持。而今年的文博会的亮点之一,则是全国各省市全部参会,广东省各地市也首次全部参展-各省份展出单元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策划,省际之间的交流和交易也非常活跃,签约金额等经济效益也成为亮点。实现了“两个满堂红”,是文博会最成功的地方之一。领导的视察,也是文博会受到关注的标志性事件,每年都有高层高调到访,已成惯例。

   以其他同类展会以艺术机构为单元来展示艺术作品不同,深圳文博会是以省级单位进行展示,体现出文博会的全国视野。深圳文博会给予了各个省份相对平均的展出机会,这与全国书展的展览方式类似,每个省份的出版集团都拥有一个板块来布置他们的展品。这样按省份展出的做法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各个省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有利于促成省际之间的交流和交易。

   当然,由于按省份划分展区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和品质的不统一,视觉品质仍有待提升,如果深圳希望打造出一个更为国际化的博览会,应该考虑让博览会更适于国际惯例。

   事实上改变正在发生, 比如,今年的文博会采取了国际惯例:分出专业场和公众场,让专业观众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完成交易,而公众也能有机会进入博览会,观看到中国最勃兴的文化产业,这是文博会实现的变革。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文博会进一步拓宽了海外招商渠道,与中美商会、英国商会等16家境外机构达成海外招商代理合作。展会期间,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17696名海外采购商参加文博会,创历届新高。本届文博会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61.38亿元,占总成交额近7%,同比增长逾30%.

   深圳文化试验样本

   为什么是深圳?各个省份的最新文化产业成果为何会集中在深圳展示和交易?这由深圳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所决定。深圳文博会也是这一现实的折射。它不仅具有最具活力的交易环境,也是中国最散发光芒的特区,在政治上具有特殊的向心力。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城市,深圳在经济上的成就为人瞩目,但在文化上被认为没有对等的成就,这一度成为经济重镇的“原罪”,但就是这个城,举办了一个具有文化产业风向标的博览会,并且永久定点在深圳举行。

   如果说深圳文博会给中国的其他城市什么启示,它以博览会带动城市文创发展的模式,直接让这座过去的“沙漠城市”成为一座具有创新活力的“创意之都”,就非常值得研究。在这一条启示背后,也还隐藏了一条政治逻辑:一座汇聚财富的城市,是否能够通过有形之手的控制力,来催发文化和创意?

   在深圳的历史上,它作为实验田的意义一度被提及。如果将深圳文博会作为一个样本,它的十年以及这十年所带来的启示,也就具有更大范围的价值。

   与中国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全国书展相比,每届深圳文博会期间,政府还会在全市一些有待被文化激活的区域开设分展场。这些点状的分展场所构成的创意空间,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创意网络。也许一个创意空间很难被一届文博会激活,但每年持续进行的文博会所具有的关注度,以及政府每年在投入上的追加,一步步催生了类似深圳创意园、华侨城创意园、大芬油画村等文创聚落。

  文博会本身的内容每年也有创新。

   作为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新兴城市,深圳的游戏、动漫、创意文化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本次文博会上,动漫、游戏企业也是最受普通公众欢迎的企业。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在文博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化贸易交流大会》上表示,以游戏、广播、动漫、设计为代表的新业态,已经替代电影等传统业态,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第一军团。

   在新业态的展示交易方面,文博会在主展馆与各专业馆中,突出展示“文化 科技”、“文化 创意”、“文化 旅游”、“文化 金融”的新型业态模式,让传统文化产业与市场接合。据主办方透露,第十届文博会新业态内容参展比例达到70%.其中,文化和科技融合型产业的成交额达1182.88亿元,占总成交额超过五成,同比增长八成多;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产业成交额达230.48亿元,占总成交额约一成,同比增长近七成。

   转型焦点:从出版到电视

   此次文博会提供的另一重要信号是,传统文化产业正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等手段实行升级换代,以期提升行业竞争力。在去年5月的深圳第九届文博会上,“数字化”曾是各传统出版集团和媒体关注的重点,但在今年,传统出版转型已成为共识,不再成为关注热点。

   变革开始在传统的电视领域出现。据《2014年中国文化贸易与重点企业发展报告》,2011-2012年,中国国产电视剧交易额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是售价较高的精品剧数量不断增多以及网络渠道的强势崛起,但与此同时,行业的天花板已然出现。现阶段电视剧发行渠道90%以上靠电视台,而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和电视剧容纳量相对固定,其中黄金档更加有限。

   近两年来,传统媒体更加注重应用网络平台。相较于电视台,网络平台在平台资源展示上有着海量资源库,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小。这一渠道开始受到传统电视领域的关注。近期湖南卫视携芒果TV推出“芒果独播战略”,称包括《花儿与少年》、《变形记第八季》在内的几档新节目将不再对外销售互联网版权。本次文博会上,“文化产业综合馆”内的芒果TV展位因此受到特别关注。

   随着知识产权体制的完善,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等都日益收紧版权。此种业态下,传统电视台是否能找到新的方式,以便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视频网站等新媒体会以什么方式来应对?均属未知。可以肯定的是,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生产主体、传播渠道和营销方式,在未来仍将发生重大变化。

  商业精神与政府投入叠加

   深圳还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深港建筑城市双年展,与国内其他城市定点举办双年展的方式不同,深圳将双年展在城市的不同空间中移动,推动双年展与地方充分融合和对话,当一些城市着力于打造双年展的品牌价值时,深圳却将双年展与激活地方空间的功能充分结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举办深圳雕塑双年展的华侨城创意园,就受惠于深港建筑城市双年展、深圳文博会等大型展会的多次刺激与激活;深圳大芬村只是一个行画制作的作坊集中地,它被称之为文博会的“十朝元老”,从文博会创立至今,每年都是重要的分会场。近年来深圳还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大芬村美术馆,这座“村级美术馆”的硬件设施和设计水平,让不少内地省会城市都为之羡慕。

   深圳在文创事业上的作为,充分体现了深圳人敢想敢干的商业精神,当商业精神与政府的大额投入叠加在一起,深圳在文化上具有的爆发力不可小觑。文博会十年所取得的成绩,就体现了这一点。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没有适当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深圳的文创事业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文博会只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博览会,但它与北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远景保持同步,又结合了这座城市在文创上的雄心和抱负。文博会之于深圳,不只是一场博览会而已,它被寄予的期望,更类似于一颗“文创酵母”.在未来的十年中,它将如何与这座城市产生效应,将继续考验这座城市的智慧。

    这被认为是深圳与生俱来的使命。

      (源自:时代周报)